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

題目:網路資訊搜尋及再尋獲之研究
Title:A Study of finding and re-finding Information on the Web.


研究動機:
(1)個人資訊管理中認為人有許多不同的需求去進行儲存、再取用(re-access)及再利用(re-use),因此需要有不同的資訊資源、工具及使用 介面來支援PIM,其中對於如何組織及再尋獲個人資訊卻是許多人的問題,如「我記得我上禮拜五收到Mary的email,但是我現在要找卻找不到」或者使 用者想要的資訊是屬於片段、不完整的(partial information)資訊。
(2)網頁資料量遽增,儘管搜尋引擎擁有精確且有效率的演算法來尋找及過濾大量資訊,但即使是有經驗的網路使用者對“再尋獲”及“管理”先前在網路上遇到 的資訊感到困難,因此如何解決此問題近來也開始引起許多人的研究興趣,如網路資訊如何再取得、網路資訊保存與再尋獲的關係、當網頁改變時如何再尋獲資訊、 相關輔助工具(如網路書籤、標記、桌面搜尋等)等研究主題。
(3)瞭解網路使用者在回憶(recall)先前在網路上檢索或巧遇(encountering)的資訊時,其檢索歷程及相關影響因素。


研究目的:
(1)探討網路使用者進行網路資訊再尋獲之歷程。
(2)探討可能影響網路使用者進行再尋獲網路資訊過程之因素。
(3)探討何種搜尋任務與資訊類型比較容易被再尋獲,及何種類型比較困難被再尋獲。


研究問題:
(1)在網路資訊再尋獲過程中,其任務完成時間、檢索路徑、檢索次數、檢索詞彙、檢索成功率、檢索策略及技巧等特色為何?
(2)影響網路使用者進行網路資訊再尋獲的因素有哪些?
(3)任務熟悉度(task familiarity)、任務頻率(task frequency)、任務相似度(task similarity)與任務困難度(task difficulty)對再尋獲過程的差異為何?
(4)針對不同類型的檢索任務,哪些任務是容易被完成?哪些任務是不容易被完成?


研究方法:
(1)文獻分析法:蒐集國內外資訊檢索、資訊搜尋等相關文獻,進行分析及歸納整理。
(2)實驗觀察法:本研究前測擬先蒐集網路使用者的網路活動後,篩選出適合正式實驗的檢索任務,輔以Capra(2006)的網路資訊再尋獲之檢索任務, 及參考其它相關文獻後,完成本研究之指定任務。過程中,除利用電腦動態錄製軟體記路受試者檢索歷程,研究者也會在一旁進行非介入式觀察,記錄相關活動。
(3)問卷調查法:本研究藉以瞭解受試者基本資料,及平時網路活動外,亦包含對此任務的困難度、檢索頻率、對該資訊的回憶程度等題項。


預期貢獻:
提供欲研究個人資訊管理領域及開發個人化檢索工具之參考。

不過這個還要再修改過~等我的第二版!
 
http://minks0008.pixnet.net/blog/post/21877987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