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學習金字塔(Learning Pyramd),這個圖型在好久之前學校的課堂上,其實就已經聽過知道這樣的圖形,但就如同金字塔本身所說的意義,如果你只是聽過老師所講的,在兩個禮拜之後,你只會剩下20%的記憶,久而久之到現在就完全沒了印象。後來在閱讀川普、清崎讓你賺大錢(why we want you to be rich)之後,在第九章及結語的地方又舉了學習金字塔的例子,讓我完完全全的恢復了記憶,而且在這整本書之中,也對學習金字塔最有感覺。
學習金字塔這個觀念,最早是由美國的一位教育學家艾德格 戴爾(Edgar dale)於 1969年所提出的,首先如果你只是單純的去閱讀新的知識的話,那你兩周後所能夠記得的內容將剩下10%,而透過聽講會剩下20%,透過看圖片或影片剩下 30%,參觀展覽或示範則可以到達50%,然後透過自己的口中說出或寫下則又可以到達70%,如果可以規劃一個由自己所主講,且自己設計的演講或課程的 話,那麼在兩周之後所能記下的則大大的提升到90%。
而學習的又分為被動的學習及主動的學習,所謂的被動學習,指的是完完全全的由外人所供給的知識,自己只是負責接收訊息而已,而主動的學習則變成,除了需要自己吸收之外,並且透過自己也讓別人也可以知道這些知識。從圖中所看到的,也可以發現,由自己吸收之後,在將自己所懂的也教導給別人所可以記憶下的知識是比較多的,也就是主動學習的記憶效果比被動學習來的高。

想想自己平常學習的模型,是不是也是這樣呢?記得二技時,系上某個老師的課程,由於是屬於強烈需要理解的課程,因此老師常常在課堂上教導完某些關鍵名詞之後,叫起同學再解釋一次,並且說了一句令我到現在依然印象深刻的話,他說,這個觀念你一定要會解釋,如果你不會解釋不會講,那就代表你還不懂,想想,透過那一個學期的課程下來,在老師的要求下,很多都是在互相協助相互解釋給對方聽之下,把許多的觀念釐清,並且記下來,這不就是學習金字塔所說的觀念嗎!!
我想,寫部落格,把一些自己所知道的觀念,透過筆記的方式再次的詮釋出來,也是有這樣的效果。這似乎也成了我開始習慣性的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分享在自 己部落格的原因之一。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養成的習慣,在寫文章時,在文章頭一定選一張跟主題有關係的圖片,當初所想的似乎也是因為我想透過一張圖片與文章 的內容做連接,應該可以讓我想表達的內容令人更容易記住。
最後由於在網路上找到的學習金字塔有些圖型都有些模糊不清,且透過自己的主動學習可以讓記憶更加深刻,因此我也將我由"川普、清崎讓你賺大錢",書中的學習金字塔圖型由Excel再製作出來,在這邊分享給大家。

相關閱讀:
1. Edgar Dale’s Cone of Experience(英文)
http://mrmo.cc/194/%E8%AE%80%E6%9B%B8%E5%BF%83%E5%BE%97-%E5%AD%B8%E7%BF%92%E9%87%91%E5%AD%97%E5%A1%94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